tel咨询电话:15132889745
tel_m

— 护栏底座问题 —

护栏底座问题

  南昌新闻网讯 沿九龙大道一路向南,经洪州大道,左转驶入延安路,马路东面,一幢幢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一座雄伟的大门巍然耸立,这就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建的市委党校迁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地,而今,这里建起了16栋单体建筑及周边配套,建筑面积达12.5万平方米,展现了项目建设的“南昌速度”。

  走进校园,新栽植的绿树、草地的芬芳伴着书香扑面而来。教学楼、图书馆、服务中心、大礼堂等建筑随着地形起伏错落有致,以低密度散开的、有机生长的形态散落各处,近看“碧波荡漾”,远观“一碧万顷”,形成“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万象之景。在这里,每株草木、每块地砖、每扇窗户的位置、尺寸都经过精确计算、反复校准,每件物品都做到各尽其用,每处细节都诠释着“南昌品质”。

  48小时完成一栋单体建筑地基开挖,单月完成1200根工程桩施工作业,50天全面冲出正负零,90天16栋单体建筑全面封顶……一个个时间点,展现了项目建设的高效率;一组组数据,持续刷新着“南昌速度”。

  聚焦推动市委党校打造全省“一流学府”目标,按照市委“质量为先,速度为要,节约为上”的要求,在项目启动伊始,市委党校迅速成立迁建项目指挥部,由市委相关领导担任总指挥,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担任常务副总指挥。指挥部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主心骨”,发挥参谋部、协调部及其重要的作用,靠前指挥、科学统筹,紧盯时间节点,协调各方资源,加强现场督导检查,快速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邱斌表示:“在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多次召开专项协调会解决场地、交通、临水临电等方面的问题,项目进场3天即完成临建基础设施的布置,为后续大干快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进场初期,项目团队对整体工序流程做多元化的分析梳理,形成工序穿插、协同建造的良好局面,保证了最终工期目标的实现。“我们把地上结构分为两个大区,再细分为四个小区,各分区组织平行施工,同步推进。”项目副经理阮颖和记者说。在项目首层结构施工完成后,项目团队在二层搭设悬挑架,拆除首层落地架,为地下室管网施工及室外园林施工创造工作面,实现整体的结构与室外工程同步施工,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时,项目将招采工作前置,倒排时间,制定招采计划时间轴。“对机电设施、室内电梯等订货周期较长的材料,至少提前1个月进行预订。通过合理的安排材料、人员及设备投入,充分的利用资源,快速完成建设任务。”

  “零窝工”“零返工”“零缺陷”“零事故”“零浪费”“零库存”……一个个“零”的实现,体现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品质的精准把控,展现了项目建设的“南昌品质”。

  项目共有16栋单体建筑,项目团队坚持保留原有场地生态格局,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将严谨而理性的学院整体融入风景秀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格局。“我们发挥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优势,按照‘叠山理水’理念,结合自然景观,对每栋楼量身优化外立面复杂线条造型,为高品质施工创造条件。”项目负责人王同胜说,项目还秉承“绿色学院”的建设理念,实施绿色实施工程技术14项,包括噪声扬尘监测技术、加工棚吸音降噪应用技术、地下水再利用等,实际做到减少资源浪费,节能环保。“为获得更好的防水和保温效果,我们将正置式屋面优化为倒置式屋面,将保温层设计在防水层之上,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渗漏隐患。”

  为实现项目建造管理标准化、系统化,提高一次成优率,避免返工,项目团队坚持样板引路制度,依据工程特点、施工难点、工序重点,提前制定工序样板、工序穿插样板、交付样板,并组织并且开展职工培训,对样板进行详细讲解,明确细部节点做法,提升关键过程把控能力。“在细节打磨上,我们追求一次成优。在底板施工、墙体砌筑、屋内精装修等施工中,应用新工艺18项、新措施18项、新设计22项,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降低质量风险,确保建设品质。”王同胜表示,项目团队还通过强化品质管理,努力创优争优,打造精品工程。“我们在项目中使用的陶土板幕墙,节能环保、无辐射、不褪色。但其对安装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为此,我们制定了质量控制方案,并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监督,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相关课题获得江西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竞赛一等奖。我们对项目上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精准‘把脉问诊’,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获得了多个奖项。”

  新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信息化全面升级,智能建造让质量和安全更有保障。在项目建设中,中建三局项目团队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大范围的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9个大项、28个子项,以新技术应用为项目高质高效建造保驾护航。“通过运用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不仅加快了模板支设速度,且叠合板下表面平整,有利于精装修插入施工,为项目建设‘提速’。”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廖永禄介绍,项目还以基于BIM模型的三维虚拟建造为指导,建立了各阶段总平面模型、可视化交底、管线综合等,辅助现场高效建造。“施工现场场地小,进场前我们就建立各阶段施工的BIM模型,对总平面进行预规划、预布置。”

  据介绍,BIM系统贯穿了项目建设全过程。“在施工前,它让我们把控项目外部形象及安全文明施工,准确反映实施工程的方案,辅助材料配比发放;施工中,我们充分的利用其可视化特点,开展管线碰撞检查、吊顶标高控制等,辅助现场施工。我们还在BIM平台上提前进行精装修效果排版,力求实施工程质量、观感满足创优要求。”廖永禄说,项目将BIM模型及数据集成至智慧管理平台,协调管控现场施工,实现现场作业人员能够实时打开建筑三维模型,精准指导现场作业。

  此外,项目通过推广使用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进一步保障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人员发现安全风险隐患后通过手机上传系统,并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间等,整改完成后由发起人进行复查核验,形成闭环。”该项目安全总监林果表示,“为筑牢安全根基,我们全覆盖开展入场三级教育、早晚班前喊话、安全教育大会等,提升全员安全意识;通过预设洞口钢筋网片防护、拉设安全带系挂点等,预防高处坠落风险;评选安全行为合规、作业工序合规的工友为‘安全之星’,以正向激励机制促进‘被动安全’转变为‘主动安全’。”

  自开工以来,项目从始至终坚持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把党旗插在项目建设一线,把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紧密结合,贯穿项目建设工作全过程。“我们不仅组织成立了‘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技术攻关小组’,还设立了党员先锋岗。”王同胜说,“从项目前期策划、设备搬迁到主体工程项目施工,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带头开展‘比、学、赶、帮、超’,推动项目建设提档加速。”

  为进一步激发员工拼闯争先意识,促进职业技能提升,该项目部还组织并且开展各工区劳动竞赛,每季度评选“明星员工”,并给予奖励。“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工初期,基础土质开挖难度高、土方挖方量大、地下管网迁改难度高,我们倒排施工计划,紧盯关键工序,兼顾内外、穿插施工,网格分工、周密部署。”王同胜表示,在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氛围中,项目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土方出土阶段,项目团队调配50余辆渣土车进行渣土清运,35天完成基坑支护及20余万方出土任务;结构施工阶段,日均投入劳动力近1500人,采用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地下室施工累计投入劳动力5400人次,浇筑混凝土3.9万方,钢筋绑扎4258.42吨,仅用50天时间完成结构施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日均1500人同时作业,高峰期达2000余人;大型设备多……项目团队高效运转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服务。项目部每季度开展食堂满意度调查,举办职工集体生日会,让每名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充分保障现场施工,我们为每名值夜班的职工准备了夜宵,并设立送餐小组,为现场值守而无法回到食堂用餐的人员送餐。”该项目后勤负责人刘松柏说,2023年春节期间,项目部为200多名工友准备年夜饭,发放了慰问大礼包。项目团队就这样通过每一处充满温情的细节、每一次温馨的服务,凝聚起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张世宇全媒体记者赖海荣)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案例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