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咨询电话:15132889745
tel_m

护栏底座新闻

  竞技比武,风采匠人。6月25日至28日,在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现场,来自河南全省各地市的1412名技能高手齐聚郑州,同台献技。

  近年来,技能人才队伍慢慢的变成了推动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进入“十四五”时期,河南提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以竞赛促人才培养的目标,技能河南建设有了新起点。

  6个工件,7个小时,18名选手同场角逐。在装配钳工项目的比赛现场,选手们时而锉削,时而锯钻,时间不长,选手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其实,装配钳工项目比拼的绝非是选手的体力。“在对6个装配件胚料的加工中,哪怕误差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都会对最终成绩造成非常大影响。”装配钳工项目裁判长和记者说,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比赛开始前,我们会修改一个工件的加工尺寸要求,借此考察选手的测量和计算能力、加工工艺水平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能上场一搏的都是平时练就的高手、实战一线的尖子。”

  这种高难度、高手云集的现场比武,成了各个技术领域拔尖人才关注的风向标,也成为河南培养各领域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举办全省技能大赛是加快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河南省人社厅厅长张国伟介绍,河南省与人社部实施省部共建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职业培训法治化、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500多万人次。

  在比赛的分赛场郑州交通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赛项比赛场地上,来自南阳技师学院的赵森、王士恒正在对智能化汽车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

  “该比赛项目两人一组,不仅要求选手对智能车来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排查,还要进行界面编程,并将车辆开到测试道路上完成智能化功能验证。”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赛项裁判长介绍,选手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对原理、功能、硬件、软件四个方面的知识全面掌握,还要融汇贯通、熟练运用。

  记者在比赛现场发现,除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起的产业项目以外,本次大赛也有大量和人民生活紧密关联的生活服务性竞技项目。

  在茶艺项目比赛现场,来自郑州技师学院的王琳东凭借着香气纯正、回味绵长的茶汤获得了裁判的好评。

  “大赛提供了一个多领域、全方位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舞台。只要选手有技能,就能在大赛中找到展示自己的空间。”本次大赛总裁判长涂勇说。

  从电工、焊接等传统工业领域,到云计算、新能源新兴起的产业,再到家政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记者看出,大赛不仅项目设计颇具特色,而且覆盖领域非常全面。

  “我们之所以试图覆盖尽量多的领域,就是打算通过大赛,形成更多社会需求领域的技术标准,使成才有方向、培养有路径、考评有标准、比赛有参照。”河南省人社厅副厅长李甄介绍,此次大赛的项目命题依据国家职业技能规定要求,参照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技术体系,围绕实际操作设置,“这不仅为大赛技术工作确立了根本方向,更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定位焊设置在坡口内,数量为3个,单个定位焊缝最长15mm”“管板角焊缝焊脚尺寸为4.0mm,允许公差为(+2.00mm/0mm)”……记者翻开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焊接项目技术文件,看到其中的内容条分缕析清清楚楚。这既是比赛评判指南,又是平时的工艺指导。

  “根据技术工作文件,我们提前半年就开始了针对性训练。”在焊接赛场外,郑州技师学院焊接专业教师魏龙杰正站在防护围挡外,紧张地等待着自己的学生完成比赛,“大赛制定下发的技术工作文件,对我们以后教学中该教什么、怎么教都做了详细指引,对学校有关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技术工作文件确立了一个项目里应具备的技术素质。“凭借对各个能力点、知识点的勾画,技工院校可以参照设置课程,按标准做教学。这对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化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促进河南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应用人才支撑。”涂勇如是说。

  “这杯茶有独特的兰花香和细腻温润的口感……”在表演赛场地,来自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本相茶文化学院的三名参赛者正在为台下专家和观众展现评茶技艺。

  “评审一款茶的类别、品质、等级或者制作流程与工艺,需要评茶员依据专业能力及审评流程进行,尤其是要运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对茶叶的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素进行评判,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台下专家在点评的时候,还特别提到评茶员应该提升文化修养,提高茶文化的社会认知度。

  评茶员、中药炮制工、陶瓷产品设计师、手工木工……在表演赛场地,10个项目轮番登场,不仅为台下观众带来了绝技表演,而且营造了传承技能文化的浓浓氛围。

  “大赛承担着建立和普及技能文化的功能,引导社会关注技能、尊重劳动,有助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河南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姚磊说,大赛激发了广大劳动者学习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为了让技能文化、技能精神深入人心,在赛场之外,河南省人社厅官网设立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网上专栏,同时通过进企业、进院校、进社区发放“口袋书”,以及基层“大喇叭”宣讲等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政策宣传。2022年,河南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出台支持技工院校、中高职院校、应用型高校技能等级认定政策,把“1+X”证书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目前,“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的社会知晓度、参与度持续攀升,“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日渐成为社会共识。

  一场只有两名女选手参与的职业技能竞赛是怎样的?6月26日,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各场竞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在郑州技师学院西山路校区赛场焊接项目竞赛中,参赛选手共33名,其中只有两名女选手。

  在焊接项目竞赛中,选手需要熟练调节焊接设备参数,正确使用磨光机、直磨机等工具,完成低碳钢、不锈钢和铝合金等管、板材料的组装与焊接工作。选手要读懂焊接图纸、焊接标准和标记符号,了解材料的特性,并掌握所要求的焊接方法。

  “焊接项目工作环境比较差,在现在这种接近40℃的高温天气下,选手还需要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做相关操作。同时,焊接熔池的温度有5000~8000℃,在焊接过程中散热很厉害,选手在操作时为了看清楚、能焊好,要离熔池非常近,所以选手工作一会衣服就湿透了。同时,焊接还会产生烟尘以及电磁辐射,现在刚毕业的年轻人,许多都不愿意来做焊接工作。这两位女选手能参加焊接比赛,很值得敬佩。”裁判长曹遂军说。

  除了焊接操作本身就在高温下进行以外,无论是在竞赛还是实际在做的工作中,都没办法开空调或者吹风,因为风速会影响焊接的效果。在现场,有不少选手脸上挂着大大的汗珠,有的焊一会儿,就将头盔摘掉喘几口气,再赶紧接着焊。该项目场地经理介绍,在昨日的比赛中,该项目就有选手出现过中暑情况,包括两名女选手的其中一名——郑守英。虽然中暑让郑守英身体不适,但她依然选择了继续参加比赛。

  郑守英的教练、来自开封技师学院的王德涛说,为了参加这场比赛,郑守英准备了半年多。“我们正真看到她中暑之后也很心疼,一再叮嘱她要注意身体,比赛贵在参与、重在学习。”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案例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